你的每一次心跳和呼吸,都将成为新闻?“传感器新闻”来了! | 全媒观
今天听起来不明觉厉的“传感器新闻”,或许在明天就能颠覆你的媒体观。一个人的心跳、脉搏,竟然成为突发报道的消息源;微信运动榜的排名,或许就是新闻报道的绝佳素材!觉醒吧少年,新闻介质的延伸早已嵌入你我身体!
本文由腾讯旗下产品“全媒派”独家编辑,未经授权,谢绝转载。授权合作请联系quanmeipai0321@qq.com。
实际上,早在2012年,“传感器新闻”这一概念就已经在国外新闻界走红。托尔数字新闻中心隶属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,该中心在研究数据新闻的过程中,发现了传感器收集数据的重要性,于是成立“传感器新闻”小组。
此外,还有诸多媒体率先“试水”,推出系列“传感器新闻”作品。在美国的一些媒体机构里,已经有非常完备的人员结构。
那么,究竟什么是“传感器新闻”呢?
“传感器新闻”是指利用传感器生产或收集数据,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、做可视化处理或直接应用到新闻调查当中。
而我们较为熟悉的无人机新闻,就属于“传感器新闻”的一个分支。无人机从高空传回数据,可以看成是对记者“观感”的拓展,记者将这些数据用到新闻报道当中,便生产出了“传感器新闻”。
不过,随着“传感器”的设备和玩法层出不穷,“传感器新闻”也涌现出多种新形态。
《休士顿记事报》
订制传感器:突破报道数据封锁线
《休士顿记事报》的一名记者为了探测当地一些化工厂是否释放有害物质,在化工厂周围设置了一些传感器,探测土壤污染情况。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新闻传播学院的一位教授则突发奇想,决定给自己托运的行李安上传感器,看看航空公司究竟是怎么对待他的行李的。
O'Reilly Media的记者Alexander Howard感慨说:一直以来,数据新闻都只能依靠相关机构公布的官方数据,但近几年,随着传感器应用于新闻领域,记者终于可以根据需要采购特定的传感器,或自制传感器,然后自己“生产”数据。
美国路易斯维尔电台
众包“传感器新闻”:心跳、呼吸都可以成为新闻
美国路易斯维尔电台WFPL和肯塔基州调查报道中心,曾联合发起过一个众包传感器新闻项目,鼓励肯塔基州的居民戴上安有传感器的腕带,然后捐献出自己的健康数据,积累数年后,即可用于有关肯塔基州居民健康状况的深度新闻报道。该项目得到了奈特基金会的资助。
视频:WFPL和肯塔基州调查报道中心众包传感器新闻项目,时长30秒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j0163ywjqak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利用群众的力量大规模收集数据,使得新闻生产不再是记者一个人的事。这方面最成功的作品之一,就是纽约公共广播电台的“蝉鸣”项目。该项目教听众自制传感器,然后去追踪春天里的蝉鸣。电台将收集来的数据做成时间轴,为听众献上了一篇由他们自己参与制作的优秀科普新闻作品。
美国犹他州
传感器网络:密布城市的大数据信息图
如果说,记者单打独斗的力量有限,而众包收集来的数据在可靠性上又参差不齐,那么,由政府牵头建设的传感器网络,则可以将相关地区实时监控起来,捕捉可靠、实用的大数据。而记者利用这些数据打造的“鸿篇巨制”,则会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供可能的解决办法。
去年,美国犹他州宣布要安装一种带传感器的交通信号灯,能够识别交通流量,并通过自动改变信号灯来控制交通堵塞。这些数据一旦作为新闻公开,对通勤者、城市规划师都会有很大的参考价值。
看完不明觉厉的“传感器新闻”作品,你是否也有点困惑?“传感器新闻”是然并卵的新噱头吗?它到底能为新闻业带来什么?
突破一:为数据新闻打开新局面
传感器是一座数据的富矿,它为记者开辟了许多可报道的领域。利用数据制作实时更新的动态地图,请专家基于收集来的数据做预测性或总结性的分析,数据峰值或谷值中则很可能挖到重大突发事件……
突破二:让“小众”报道实现突破
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的产品经理Javaun Moradi认为,传感器新闻最有前途的应用领域就是天气新闻,这是一个价值40亿美元的产业,而目前几乎全部依赖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提供的数据。除此以外,传感器数据用于报道一些小众领域,一旦形成规模也是不可小视。
有了数据是不是就万事大吉?赛智生物网络(Sage Bionetworks)负责人John Wilbanks表示,做传感器新闻,一定要避免“传感器主义”,即认为机器一定可以更加细致、更加完整、更大规模地去“感知”数据,而人们也一定能借此获得对事物更加深刻的了解。
“设备质量不过关、缺乏统一标准、人为篡改等等,都可能影响数据的可靠性。”那么,使用这件“新利器”来做新闻,又有哪些注意事项?在弗格斯的《传感器新闻》中,他为记者提出了几条建议:
建议一:了解传感器知识,提出科学假设
首先,媒体要对内部人员进行有关传感器知识的培训,这样做的目的,是让记者能够在操作选题前提出科学的假设。
《华盛顿邮报》的记者David Fallis曾做过一个利用华盛顿市内声音传感器、收集枪击事件相关数据的项目。但后来,他的报道在数据客观性、可靠性和合法性上饱受诟病。其中就包括,这些原先由华盛顿警方安置的传感器,主要用于监控,因此大多安在多事地区,这样收集来的数据,在覆盖面上就不适用于科学分析。
弗格斯在报告中写到,这正是因为这位记者没有事先了解传感器的作用,想当然地把数据拿来用,因此引起了争议。
建议二:在报道复杂新闻时求助专家
知识结构的限制,不但要求记者善于学习,在面对更加复杂的问题时,也要求记者学会求助。弗格斯说,记者的一些报道,会成为政府或相关部门制定政策、法规的参考,所以记者尤其要对自己提供的数据负责。
在涉及某些领域比较复杂的知识时,要向专家求助,务必求证自己所使用的设备确实能提供可靠的数据。另外,掌握整个数据生产的过程,也能让记者在面对质疑时提供有理有据的解释。
建议三:不能舍弃传统报道方式
用传统报道方式来丰富传感器新闻的价值在于,挖掘数据背后的细节,而不只是把一堆冷冰冰的数据丢到读者面前,可以让记者的报道更具读者亲和力。卫星传感器专家Lela Prashad提出过“实地核查”的感念,即要求记者在收集完数据后,再到和数据有关的人群中,从人的角度去进行报道。
另外,让读者理解数据,这已经是教科书里的老生常谈,不过在新技术的冲击下,记者很容易会沉迷于数据中,而忘记用最人性化的方式去向读者解释数据。
“传感器新闻”让我们再次意识到新闻介质的无限延伸,每一次心跳、每一次呼吸、每一个红绿灯的变化,都能成为新闻。看完“传感器”新闻,你有何感想?
...
点击图片阅读我们的推荐
点击关键词查看对应内容:
长期加班 | GoPro转型 | 社交媒体 | 记者薪水 | 大神公关稿 | TED演讲 | 高温天 | VOX | 二战电影 | 美食剧 | FT易主 | 电竞主播 | 媒体团灭 | 秘密花园 | 卫报 | 华尔街日报 | 本土港媒 | 创业公司死法 | 新视野号 | Vice纪录片 |
点击阅读原文或点击头像查看历史消息